據說「十二段家」的主人早年曾住過我國北方,返鄉時攜回了這種美味而別致的食譜,而在京都最典雅的地區祇園開設了這個店。
雖然距離中俄美三強還有一段距離,但印度當局仍非常積極想要趕上,更計畫要在2022年送人上太空。如果一切順利,印度將正式成為在美國、俄羅斯、中國之後,全世界第4個登上月球的國家。
《國際大風吹》用生動影音帶你穿越國界,每週探討一個最有意思的國際話題。面對中俄兩國的挑戰,美國政府也開始積極防堵。眼看太空衝突似乎是不可避免,今年日內瓦的裁軍會議中,共有25個國家參與討論防止外太空軍備競賽的法律制定,其中美國強烈指責中國與俄羅斯發展反衛星武器,可能會引爆太空衝突,而俄方則回過頭來,質疑美國對太空軍備競賽的真實態度,因為美國自己就兩度拒絕簽署限制太空軍備的條約。從轉播電視節目、觀測天氣,到GPS定位等功能,人造衛星緊密地牽動著地球上的國家經濟與國防安全。前面提到才成功發射登月探測器的印度,已經成立太空防衛局,今年三月成功測試反衛星武器,7月25號跟26號進行了首次太空戰爭模擬演習。
中國外交部同樣強勢回應,美國只是為自己謀求軍事優勢。這些都讓衛星保衛戰成為太空競賽的第一道關卡。這是與我們社會的傳統制度完全不同的均分繼承制。
這一歷史的推進,主要是由內部的力量所發動。像印度這樣的國家,在進行近代化時,背負著不得不克服的龐大障礙。同樣地,印度、中國在這點上也極為寬容。我在這次旅行當中,第一次看到伊斯蘭諸國社會制度的實際狀況。
在我國,所謂的歷史書,書寫新時代的內容總是佔據較多的篇幅。也因為這些包袱,所以要用既有的手段進行現代化,終究極為困難。
厚厚的一本書,內容有一半以上是寫古代的事。另外,像自由都市、農民戰爭、宗教改革等西歐所經歷過的歷史事實,日本歷史上也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但是,印度史就無法如此。日本是個即使想要模仿也無法模仿的國家。
我們互相之間,一邊舉出各種不同的實例一邊展開議論。一邊思考這類問題一邊旅行的我,非常幸運地碰到非常理想的同行者。不過,卻屢次遭受到外來的侵略與破壞。可以這樣說,日本和西歐基本上是一致的,因為兩者擁有相同類型的歷史。
日本和西歐諸國曾有過封建制度。然而,到了國外,看到印度這樣的國家,我的想法開始起了變化。
這可能是印度史的一般傾向。但是,日本不曾淪為殖民地。
然後,到了印度,這裡亦施行均分繼承制。我說過所謂中洋,應該要與東洋及西洋區別開來加以思考。即使是文明古國,但是後代的新變化那麼稀少,實在難以認同。然而,前面曾提到的與印度間的對比,日本和西歐的特徵,的確是日本和西歐的特殊情況,而不是東洋和西洋的一般特徵。」老實說,我認為祕訣並不存在。我在旅途中,不論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或是印度都常常被問到一樣的問題。
也就是說,印度的歷史一直是由外來的力量所推動。在許多事情上,令人留下不少這樣的印象。
覺得特別有趣的是他們的繼承制度。日本不是模範 在這裡,稍微注意到一些奇特的事情。
在日本國內的話,常常會聽到有人說日本這個國家,從明治以來就非常勉強地進行近代化,因此至今依然留下相當多前近代的要素。我並沒有特別鑽研過印度史,我用我僅有的知識去判別,我認為印度說的歷史和我國所謂的歷史有相當大的差異。
也就是說,日本是在理所當然的進展下就完成了近代化。事實上,日本很難成為這些國家的榜樣。旅行中,我想到了在日本常常與人爭論的議題。拿起其他的歷史書來看,也出現類似的傾向。
這或許與兩者都具有共通的封建制發展有關。話說回來,印度因為一開始就沒有封建制這樣的制度,所以為了清算封建制而起的中產階級革命當然不會發生。
因為日本跟這些國家完全異質。有相當多日本和西歐諸國所沒有的惡劣條件。
這些國家的人,認為日本可以當做他們近代化的榜樣。然而,日本和西歐的傳統制度都是長子繼承制。
我在很早以前就知道中國社會是均分繼承制,在這次的旅行中才充分了解伊斯蘭教各國也是一樣的制度。土地任意分割的話,封建制的基礎必然瓦解。在日本,議論的焦點總是集中在東洋和西洋的差異,或是日本和西洋的差異。存在於眼前的印度,讓西歐的學者與日本的學者更加接近。
另外還有人口過剩、貧困、飢餓、資金缺乏、外國的殖民地支配、文盲以及沈重的宗教壓力。因此,我打算以日本代表東洋、西歐代表西洋、印度代表中洋,來討論日本、西歐、印度間的比較。
事實上,我認同這種說法。相反地與西歐諸國一樣,日本是在亞洲建立殖民地的國家。
我常覺得,日本的近代化只是完成了應該完成的事物,如果與印度之類的國家相比的話,甚至會感覺到日本的近代化完成得十分輕鬆而日本內部也存在著日本是亞洲諸國近代化模範的想法。